销售热线:

行业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行业新闻

2010中国食用着色剂行业产量产值双增长

发布时间: 2017年05月25日

产量产值双增长

 

中添协着色剂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阎炳宗教授在行业总结中预计,2010年着色剂总产销量将达到357584吨,总产值约339092万元,预计比2009年总产销量增长10.33%,总产值增长23.3%。预计2010年出口数量为18630.8吨,出口额约为19980.2万美元,比上年出口量增长32.8,出口额增长16.3%。出口额增长低于出口量增长的原因是比上年多出口1000吨红曲米粉,而红曲米粉价格较低廉。

 

据分析,着色制总产量增长的原因一是新品种增加了产量,如水溶性紫胶红、葡萄皮红、紫草红、复配天然色素均有所突破,二是我国已发展的优势品种如姜黄、红曲、辣椒红产量等今年均有进-步的增长,如辣椒红产量增加了11.76%。

 

总产值增长原因除新增品种、新增销量外。一些品种的价格上涨也构成了产值的高增长。

 

着色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红星化工集团总经理姜祥华介绍说,2009 年底至今,叶黄素需求逐渐走出低迷,价格有所回升,从每吨14.5万元左右增长到每吨19万元左右,需求也有所增长。但后期发展仍有待观望,过度种植问题仍需警惕。

 

据介绍,2010 年增长较快的着色剂品种有焦糖色素,年产量330000 吨,红曲米,年产量10000吨,辣椒红,年产量3800吨,叶黄素浸膏,年产量2500吨,桅子黄,年产量400吨,红曲红,年产量530 吨。我国食用着色剂的年产销量己处于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实的食用着色剂产销大国。

 

龙头企此长扬出击

 

阎炳宗教授介绍说,以浙江医药、河南中大、晨光生物等多家龙头企业为代表,我国着色剂行业正步人打造大型集团代现代企业的阶段,产业的规模和版图不断扩展,集中度也不断增强。

 

浙江医药股份作为我国十强大型制药公司和上市企业,拥有一个博士后工作站、两个研究院和三个大型产业生产基地。在叶黄素领域更成为国际市场的主导者。2009年3月FCC(美国食品化学品法典)公布了叶黄素新标准,7月UFP(美国药典)发布了玉米黄质新标准,该两个标准都是由浙江医药股份提出并制定的。

 

晨光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河北省工程技术中心和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两个省级研究中心,近年先后打造了河北曲州、天津、新疆库尔勒、新疆喀什及印度5个产业化生产基地,是首个走出国门建海外工厂的国内天然色素企业。该企业在辣椒红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今年下半年将完成创业板上市。

 

四川恒泰建有四川省调味品添加剂工程研发中心和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两个省级研究中心,拥有四川眉山、江苏苏州、山东潍坊、河北石家庄、广西柳州5个生产基地。焦糖色素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

 

河南中大在郑州、临颖、库尔勒成都建有四个产业化生产基地,在湖北长阳、浙江安吉、四川宜宾、四川沪州培养了四个专用原料基地。其桅子黄市场占有率达65%,姜黄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

 

国亿生物在江西南昌建有一个研发中心,在江西鹰潭、山东聊城、新疆吉木萨尔建成三个产业基地,其主打产品紫甘薯色素,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紫甘薯色素生产营销企业。

 

上海染料所在合成色素市场占有率超过50%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天然色素产品,企业产品格局更加丰富。

 

更多的着色剂企业,如上海爱普、新疆红帆、青岛红星化工、天津多福源、武汉星辰、江门科隆、云南瑞宝、通海杨氏、天津尖峰等一大批企业都在打造现代化企业上取得很大进步。

 

创新使产品质量提高

 

中添协理事长齐庆中表示,企业参与标准建设,促进了企业的科技进步和质量水平的提高。近年,中添协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例如原来我国企业生产的桅子黄中桅子甙、红曲红中橘霉素含量高,通过参与标准,企业寻求技术进步,使技术问题得到了解决,产品质量整体提升。2010年7月,协会启动了24个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起草工作,其中有13个为着色剂标准,17家单位参与其中,在本次年会上也进行了讨论。这必然会进一步促进这些品种的整体技术和质量水平提高。

 

据介绍,近年着色剂行业相继采用先进装备,实现了产业装备升级,带动了行业技术和产品质量的进步。

 

姜祥华表示,特别是在辣椒红色素生产上,平转式逆浓度梯度连续萃取、回转式蒸干系统和尾气冷冻回收系统的应用。实现了萃取及溶剂回收的生产自动化、连续化、规模化,溶剂消耗量从每吨500公斤下降到3-5公斤,大大提高了效能,激活了辣椒红产业,也为更多脂溶性色素找到了发展方向。

 

另外采用6号溶剂萃取,采用辣椒果皮粉碎造粒后萃取工艺等,提高了辣椒红的得率和纯度,提高了产品质量。

 

在桅子黄产品上,生产技术的创新使栀子黄的纯度提高,用高纯度栀子黄复配的"专用桅子黄"在米面制品、冷冻食品市场得到应用。栀子甙含量已控制到小于0.5%,达到日本食品添加物公定书的标准。

 

类胡萝卜素包括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质、叶黄素酯、番茄红、角黄素、虾青素等多个品种己实现了微胶囊化、制剂化,其微胶囊直径己缩小到可以为小肠绒毛直接吸收的纳米级。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在姜黄素产品上,河北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化开发姜黄素的衍生品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它们有降血脂和抗癌功效,已申报批准了发明专利。

河南中大正在着手筛选川姜黄品种,从调味兼用姜黄中筛选出色素专用优良姜黄品种,一旦成功将实现姜黄原料的本地化。

 

在紫甘薯色素研发上,威海华彩盛业生物公司用优良品种山东黑薯替代了品质退化严重的日本紫薯王、川山紫品种,成功采用了延长紫甘薯储期的工艺和抑制紫甘薯酶的提取技术,使紫甘薯色素得率和质量大幅提升。

 

阎炳宗教授表示,虽然我国食品着色剂行业加大了研发力度,但在应用上,除焦糖色素直接用于酱油,醋等着色外,大多数天然色素是原料型初级品,而发达国家的公司已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制剂化、实用化,这是我国食用天然色素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之间存在的主要差距。

 

原料建设受重视

 

随着色素行业的快速发展,天然原料基地建设影响到供应链的稳定,应引起足够重视。

 

过去,各企业自称的原料种植基地实际上大多是公共种植基地,原料采购大多有中间商控制。有时中间商能够操控原料市场,包括质量、价格、数量。农民和色素加工企业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最明显的是生产紫草红的东北硬紫草,这个原料从种植到收购到卖给色素加工企业,全部控制在中间商手中,他们操纵了紫草的整个产业链,因此我国紫草红这个品种很难发展起来。

 

河南中大公司总经理文雁君说,2008年提取桅子黄的桅子原料由于受中间商控制,不仅价格高、品质差,而且受中间商压低收购价影响,农民纷纷砍树。为解决无果可收的困境,河南中大开始建立自己的原料种植基地。与当地市、县政府签订合作合同,用政府支持下的“公司+农户”模式,规范种植。规范栽培管理、规范订购与收购,排除掉了中间商,保证了公司和农户双方利益。河南中大在湖北、浙江、四川建立了栀子种植基地,并都设有桅子干燥初加工厂;在四川建立了姜黄种植基地,并设有干燥初加工厂。

 

  姜祥华表示,原料基地建设,不仅关系到供应,还关系到产品安全,这在辣椒红品种上应特别予以警惕。由于辣椒红产量规模猛增,大多企业已不采用自有收购、自有初加工的模式,以外采为主。辣椒原料来源渠道多而复杂,把住辣椒原料安全质量关,杜绝有害物质污染原料的责任更加重大,须谨慎对待。有业内人士提出,针对辣椒原料来源复杂的现状,应建立行业辣椒色素原料收购自律标准,设定一些污染物指标,防止掺假和微生物污染等。(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供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