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7年05月25日
摘 要:介绍了植物食用色素的分类、提取方法、纯化技术、色素的改性,分析了植物食用天然色素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食品色素是为食品着色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医药等行业。作为食品的三要素(色、香、味)之一的颜色可使食品颜色更接近新鲜食品的颜色和自然色,对提高食品的嗜好性及刺激食欲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时期,人们使用原始型天然色素(植物、动物为原料)对食品着色。自从1856年英国人w.H.Perkins发明了第一个合成有机色素苯胺紫以后,食品着色开始进入使用合成色素的时代。由于合成色素色泽鲜艳,性质稳定,成本低廉,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取代了天然色素,在其全盛时期,食用合成色素的品种超过90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大多数合成色素被证明有不同程度的毒性而对人体有害,甚至有致癌、致畸作用,因此食用合成色素的使用不断降温,其使用范围和用量受到限制,目前仍在使用的合成色素13本有10种,英国有16种,我国只有8种,有的国家如丹麦、挪威则已完全禁止使用。天然食用色素,安全可靠,且种类繁多,不少品种兼有 营养和药理作用,因此,天然色素更受人们欢迎而重新获得发展。
当前,天然色素的开发与应用发展很快。日本在这方面处于世界前列。早在1975年,其天然色素的使用量已超过合成色素。现在,有45家公司生产食用天然色素,品种达30个之多,其中大量使用的有20多个品种,生产原料大都从我国进口。美国在1976年使用的食用天然色素量已达4544 t,为合成色素用量的5倍。目前,国际上允许使用的食用天然色素已达50多个品种。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已由过去的30多个品种限制到8个品种,即:苋菜红、胭脂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亮蓝、赤鲜红。其中,前5种都属于偶氮型化合物,据有关研究认为,这类化合物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的β萘胺和α- 氨基 ?C 1 -萘酚,都是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所以,我国对这些食用合成色素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范围和用量的限制,从而使天然色素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国内食用天然色素专利、论文进行系统检索表明,近10年来国内食用天然色素的研究开发十分活跃。据统计,其报道有100余篇,其中专利、论文各占一半,品种已达20多个。天然色素按原料来源不同可分为植物色素、动物色素、微生物色素和矿物色素。我国在天然色素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中最多的是植物天然色素,因此,本文重点对植物色素的种类、提取技术、分离方法、色素的改性、市场情况及发展趋势作一简介。
1 植物色素的分类
1.1 按色素的化学结构式分类
各种天然色素主要成分虽有不同,但可据化学结构式归为几类:
类胡萝卜素类:如栀子黄色素、辣椒色素、胡萝卜色类等;
花色甙类:如玉米色素、葡萄色素、玫瑰茄色素等;
查尔酮类:如红花黄(红)色素、菊花黄色素等;
黄酮类:如高粱色素、甘草色素、可可色素等;
醌类:如胭脂虫色素、虫胶色素、茜草色素、紫草根色素;
叶琳类:如叶绿素等;
甜菜花青类:如甜菜红色素;
双酮类:如姜黄色素。(中国中医药网)